半导体板块正在经历一场静悄悄的变革。
最近几个月,上证指数走得四平八稳,但半导体板块却时不时冒出头来,成为带动市场的重要力量。
这种反差让人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个曾经默默无闻的行业。
十年前,A股市场的主角还是金融、地产这些传统行业。
2015年那波大牛市,半导体指数虽然涨了84%,但比起券商股的疯狂,这点涨幅根本引不起注意。
转折发生在2019年,科创板开板让半导体企业有了专属舞台。
2020年,美国的技术封锁反而把这个行业推到了聚光灯下,当年半导体指数大涨90%,比大盘高出近7倍。
现在的情况更有意思。
2024年7月的数据显示,科创半导体ETF连续8天上涨,资金净流入创下新高。
这种持续性在当下的结构性行情中相当罕见。
背后是三个实实在在的变化:28纳米芯片的国产化率从15%提升到45%,去胶设备国产化率超过70%;AI芯片市场规模每年增长35%,预计2025年突破700亿美元;国家大基金三期规模3440亿元,重点支持设备材料领域。
细分来看,半导体行业呈现出明显的三层结构。
最底层是设备和材料,受益于国产替代政策,订单稳定增长。
中间是制造环节,中国芯片产能已占全球16%,超过美国和日本。
最上层是设计公司,随着AI应用爆发,这类企业虽然波动大,但想象空间也最大。
投资这个行业需要特别注意节奏。
设备材料板块适合长期持有,制造环节要看产能释放进度,设计公司则要抓住技术突破的时点。
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,科创半导体ETF这类工具化产品可能比个股更适合。
数据显示,这类产品今年以来规模增长超过200%,说明越来越多资金正在用这种方式布局。
这个行业的崛起不是偶然。
从2010年到2025年,半导体指数年化收益率跑赢大盘近10个百分点。
特别是在经济转型的背景下,硬科技正在取代传统行业成为市场的新引擎。
上海"东方芯港"、合肥等产业基地的快速发展,也在印证这种趋势的持续性。
当然风险也不容忽视。半导体行业技术迭代快,政策变化多,个股波动往往很大。2022年行业指数就曾大跌30%,比大盘多跌一倍。这就要求投资者既要看到机会,也要做好应对波动的准备。从历史数据看,每次深度调整后,行业都会出现更好的买入时点。
眼下最值得关注的是AI芯片的进展。国内企业正在从单点突破转向系统创新,比如华为的昇腾芯片已经实现量产。这种进步不仅带来商业机会,更关系到整个产业链的自主可控。随着5G、物联网等新技术普及,半导体的市场需求还会持续扩大。
说到底,半导体行业的价值已经得到市场认可。从边缘到核心,这个转变过程还在继续。未来的行情可能不会一帆风顺,但方向已经相当明确。对于投资者来说,关键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参与方式,既不错过机会,又能控制好风险。
股市杠杆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