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2025年的中国汽车市场格局里,新车市场一路顺势上涨,以11.4% 的同比增速在全球市场中脱颖而出。然而,与之形成鲜明反差的二手车市场,却陷入了“量升价降”的复杂迷局。
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显示,上半年全国二手车累计交易量达957.01万辆,同比增长1.99%,但成交均价却从2024年同期的61180元骤降至 53673 元,跌幅高达 12.3%。
这一降一升之间,让二手车商的经营压力增大,行业内卷也导致经营成本不断增加,但是利润率却不断下降,不少车商发出感慨:二手车市场的春天,究竟何时再来?
但事实真的如此悲观吗?拨开市场的迷雾,其中暗藏的机遇或许正等待着有眼光的车商去挖掘。
先看市场困境。新车市场价格的频繁波动,尤其是新能源车企,不断在推出改款现有车型,导致老车型降价,燃油车为了稳住市场,也是在不断降价,不管是豪华品牌在打价格战 ,合资国品牌车型也在打价格战,新车价格的不稳定,直接导致二手车 “收车价不敢高、卖价上不去”,价格体系近乎崩塌。
但危机之中,往往孕育着转机。新能源二手车的崛起,便是二手车市场中的一抹亮色。天天拍车研究院数据显示,上半年新能源二手车车源占比突破13.47%,较去年同期增长35.2%,交易量增速更是高达29.7%。
这一增长态势表明,新能源二手车市场潜力巨大。同时,异地成交率攀升至 76.2%,跨区域流通成为二手车市场的新趋势。
成都二手车商李强通过竞拍上海车源实现盈利,他表示:“一线城市车况好,外地买家愿意溢价 5% - 8% 竞拍。” 花乡车商老张也提到,特斯拉 Model Y(车龄3.5年)成交价稳定在 20 万元区间;五菱宏光 MINI EV(车龄 2.8 年)以3.1万元成为入门级首选;
2022 款比亚迪汉在北京收车价15万元,卖到内蒙古可达 17 万元。这充分说明,精准捕捉区域市场差异,通过跨区域流通,可以有效提升车辆溢价空间,成为车商新的盈利点。
此外,二手车行业正在通过数字化手段和诚信体系建设寻求突破。头部平台构建的智能定价体系,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实现90%车型全覆盖,定价误差率控制在±5% 以内,较传统人工评估效率提升40%。
中国汽车流通协会联合第三方机构建立二手车信用档案,对车商的经营行为进行评级。在杭州,首批获得 “诚信示范单位” 的车商,其交易量同比增长了 25% 。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交易的透明度和效率,也为车商提供了更规范、更具竞争力的市场环境。
中国二手车市场虽然面临诸多挑战,但并非毫无生机。对于车商而言,这既是一场考验,也是一次转型的契机。谁能率先适应市场变化,抓住新能源二手车和跨区域流通的机遇,利用数字化和诚信体系建设提升自身竞争力,谁就能在这片看似寒冬的市场中,迎来属于自己的春天。
股市杠杆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