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科学颜论进行时#
十分钟上鱼的秘密 活鱼现杀的文字游戏 餐饮信任危机何解
走进任何一家太二酸菜鱼门店。“活鱼每日到店”的标语赫然在目。你点了一份招牌酸菜鱼。计时开始。十分钟后。鱼已上桌。快得让人心生疑惑。
这鱼。真是现杀的吗?
💁 鲜活门店的“文字游戏”
2025年初太二启动了所谓的“鲜活升级”。将全国门店划分为普通店与“鲜活门店”。后者主打“活鱼、鲜鸡、鲜牛肉”。目前这样的门店全国有68家。计划到2026年完成所有门店调改。
但“活鱼”的真正含义是什么?媒体实探发现。店员口中的“活鱼”指的是“当天到店现杀”。而非“顾客点单后现杀”。真正的现杀现做需要等待45分钟——“时间太长了”。
🔪 后厨的真相
在太二的花城汇店。记者下午四点下单。四点十一分就拿到了打包好的酸菜鱼。店员解释:“我们是现做的。”但同时也承认鱼是早上六点就收来店里的。厨师会提前片好腌制后放入冰箱。
为何这么快?一位工作6年的前店长道出玄机:出餐快是因为有大量前期准备。高汤在中央工厂预处理过。调料、酸菜、泡椒等会提前分装称重。来单后。煮汤、烫鱼片、呛热油等步骤同步进行。5-10分钟即可完成出餐。
📉 业绩下滑与关店潮
争议背后是太二正面临的经营困境。其母公司九毛九2025年上半年财报显示:集团实现营收27.53亿元。同比下降10.14%;归母净利润6069万元。同比下降16.05%。来自太二的收入为19.49亿元。同比下降13.3%。
太二自营餐厅的数量由去年6月30日的614家降至今年上半年的566家。减少了48家。同店销售同比下滑19%。翻台率从去年同期的3.8次降至3.1次。昔日“排队王”风光不再。
🐟 两种门店模式
据太二客服透露。目前门店分为两种:1. 鲜活门店:活鱼每日到店。在后厨现杀制作。如杭州宝龙城店。工作人员称“活鱼当天到店。现杀现片现腌。一般10到15分钟鱼能上桌”。 2. 普通门店:采用每日鲜配到店的鱼柳(去除主骨和大刺的长条状净鱼肉)。在后厨切片、腌制后现场烹饪。
🧐 认知鸿沟:何为预制菜?
争议的核心在于消费者与行业对“预制菜”的理解存在巨大鸿沟。
•消费者认为:任何非在后厨从原始食材开始制作的环节。都可能被视为“预制”。
•行业认为:仅使用了预调酱料、预切蔬菜或中央厨房汤底属于“半成品”加工。而非“预制菜”;只有像辣椒炒肉已经炒好。打包后只需加热即食的。才叫预制菜。
2024年3月。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发布的《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》明确给出了预制菜的国家定义:“以一种或多种食用农产品及其制品为原料。使用或不使用调味料等辅料。不添加防腐剂。经工业化预加工(如搅拌、腌制、滚揉、成型、炒、炸、烤、煮、蒸等)制成。配以或不配以调味料包。符合产品标签标明的贮存、运输及销售条件。加热或熟制后方可食用的预包装菜肴。”
按此定义。太二使用的经过工业化预加工的鱼片、腌制酸菜和预调酱料。确实符合预制菜的范畴。尽管它可能不是消费者想象中的那种“加热即食”的成品菜。
⚖️ 效率与新鲜的艰难平衡
餐饮业面临一个根本矛盾:消费者追求新鲜现做的口感。却又无法忍受长时间的等待。品牌需要标准化以保证效率和口味稳定。却又不能失去“锅气”和“烟火气”。
一位前店长坦言:“门店一天可能要卖五六百斤鱼。如果每一单都现杀现做来不及。光腌制鱼片就要40分钟。为了口感。标准制作的话。还要冷藏30分钟。顾客不可能等那么久。”
📣 透明化才是出路
营养与食品安全专家指出。消费者反感的不是预制菜本身。而是知情权被剥夺。国家高级食品检验师王思露认为。如果商家大大方方标明哪些是预制的、哪些是现做的。并且合理定价。绝大多数人都能理性接受。
诚实才是最高级的营销。日本一些连锁店会明确标注今日杀鱼时间。国内也有烤鱼店在杀鱼台上方挂电子计时器。显示剩余最佳口感时间。这些做法反而赢得了信任。
💎 结语:美食需要真诚
十分钟上桌的酸菜鱼。是现代餐饮效率与标准化成就。但当效率冲击了信任。品牌就需要重新思考。
“活鱼现杀”不应是模糊的营销话术。而应是明确的承诺。食客们期待的。不过是一份看得见的真实。和一份值得托付的美味。
这关乎诚信。更关乎餐饮行业长久的生命力。
股市杠杆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